首页 >> 球墨铸铁

国资委成立来最大央企重组案出水0碎冰机

2022-11-30 04:16:19 碎冰机    

国资委成立来最大央企重组案出水

几天前,位于北京西城区车公庄物华大厦二层的中国诚通集团,在国资委直属的央企中还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公司;但几天之后,它将成为央企中最引人注目者:它将重组一度在资本市场上呼风唤雨的华源系。

本报从国资委得到的消息是,对华源集团的重组框架已基本明确:以国资委下属的中国诚通集团为重组平台,投入50亿对华源集团进行重组,这50亿的来源则是国家开发投资银行给诚通的政策性贷款;人事暂不变动。

如果重组顺利,诚通集团将实现“蛇吞象”式的扩张,总资产从80亿快速膨胀到700亿,成为国资委成立以来最大的央企重组案。

重组华源系

记者了解到,在今年9月份华源债务危机爆发之初,拯救华源的行动便已经开始。

9月16日到9月20日,不到一周的时间内,华源系遭到上海银行和浦东发展银行10.65亿元和1.64亿元的债务起诉;9月22日,华源集团在上市公司——华源制药(600656.SH)、华源发展(600757.SH)、华源股份(600094.SH)——中,所持的市值11.48亿元的股权被法院冻结,一直流传中的华源系资金链危机浮出水面。

此时,国务院国资委正打算与上海市国资委对华源集团股权进行置换,但尚未开始真正行动。国务院国资委此前一直是华源集团的控股者。

早在华源股权被冻结之前,无论是华源集团的掌门人周玉成,还是身为控股股东的国务院国资委,就已经在积极寻找救赎方案。

“如果在过去,国企出现这种情况,一般都是通过银行直接注资,来解决资金链问题。”国研中心专家称。

但对于华源来说,银行注资已不可能。一方面,华源自身的负债率已接近80%;另一方面,金融改革之下,银行业都在优化贷款质量、清除不良资产,更谈不上注资之说。

而华源的“特殊身份”——身属中央,却长在地方,加之华源主动提出通过股权置换,转移到上海国资委的旗下,使得其与出资人国务院国资委的关系也较为尴尬。一个佐证是,在国资委至今公布主业的3批共97家央企中,华源并不在列。

于是,在央企中,选择其中一家作为平台,来重组华源,似乎是各方都能接受的方式。

“有三四家中央企业参与过。”参与事件的一位中央企业人士告诉记者,包括中国国药集团、恒天集团、通用技术集团以及诚通集团,都先后与华源集团以及国资委方面接触过,商讨重组方案。

“我们对华源进行了系统的分析,其财务状况的确不容乐观,但业务规模,尤其是在医药这块,还是不错的。”一位参与重组华源系的央企负责人告诉记者。

但解救华源面临的资金链困境,当务之急是需要一大笔资金。

关键时刻,国资委表态,愿意出面解决资金问题。

由此,重组方案很快就达成:由国资委出面,通过国家开发投资银行授信50亿人民币给中央企业,由中央企业出面进行重组;而资金的流向,主要达成几个方面的问题:一是要解决华源当前的债务困境,偿还银行贷款,解决股权冻结问题;二是补充华源日常业务发展所需的流动资金;三是以资换股,取得对华源集团的控股权。

而华源付出的代价是,将实际上成为某个中央企业的控股子集团公司。

在基本认可了重组方案之后,留存的问题是由谁来出面重组。

“国资委的态度是,完全按照市场化的方式,不搞行政命令,双方自愿参与,成与不成,都在双方的自愿。”国资委一位人士告诉记者。

最后“夺标”的是中国诚通集团。

“黑马”诚通

夺标成功的诚通集团在经历了最初的兴奋之后,开始进入了一个紧张的准备阶段。

在这个关头,诚通集团董事长马正武取消了此前与记者约定的访问计划,并要求诚通有关人士要“低调行事”。这匹今年才冒出的央企黑马,已经成为国资委一手塑造的“新星”。

在今年8月份的2周不到时间内,诚通集团先接受了中国普天集团下属的亏损资产上海电话设备厂等8家公司的划转移交,而后又托管了同样属于不良资产的寰岛(集团)公司,一口气吞下了35亿元的不良资产。

而35亿元不良资产托管尚在待消化之中,诚通又将吞下一家相对其自身来说是“巨无霸”的高负债资产——华源系近600亿元的“烂摊子”。

根据诚通集团2005年公布的财务数据,2004年诚通集团的资产总额为80.225亿,而华源集团2004年年底的年报数据是总资产572.2亿元。

“吃下华源之后,诚通的资产总额将到700多亿,一个月不到,膨胀了700%,这在中央企业中,是极为少见的。”几位央企人士如此认为。

虽然“首先把盘子做大”是许多企业在扩张中选择的一种方式,但诚通如此快速的扩张速度,让人不得不对其消化力产生了担忧。

诚通组建于1992年之初,是为了供当时的物资部进行生产资料仓储、配送而设,在央企之中,属于中小型体量;从盈利数据来看,2004年实现净利润6900万,负债总额是41.0177亿,利润总额是2.0903亿,但净现金流量只有8471万元。

“诚通能够快速膨胀,主要是国资委授予的国有资产经营试点公司资格。”多位央企人士认为。

在国资委组建之后进行的各项改革中,无论是全球招聘、会计制度改革、董事会试点还是法律顾问以及不良资产剥离等,都能看到诚通集团的身影;诚通集团极力希望打造一个“公司治理结构和企业经营管理双优”的央企范本。

另一中央企业负责人则透露,诚通最终能够夺标,主要是因为“与华源的主业不存在冲突,可以给华源较大的自主权”。

参与重组方案的其他几家公司,在业务上都与华源有一定冲突。国药集团与通用技术集团均有医药产业,恒天集团的主业是纺织,而诚通的主业是资产经营管理和综合物流。

而在国资委方面,这更多的是一项战略性重组,“目的是要让华源将产业做优,而不是要瓜分华源”。诚通只作为战略投资者,不涉足具体的经营管理,“而且他们也无法涉足”。

早在9月16日,诚通集团就已经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了《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》,国开行将为诚通集团进行央企资产重组提供政策性贷款。

央企重组“三步曲”

此次重组华源,显然体现了国资委正在尝试新的央企重组方式。

2003年李荣融上任之际,就提出了打造30-50家(此后改为80-100家)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央企集团,力推央企做大做强,走大集团式运作模式。

“同一个产业中,只能允许保留3-5家央企集团”,“央企必须达到行业前三名”,李荣融多次发出了这样的指令。

而国资委也用实际行动向这个方向推动。从2004年开始,国资委给每家中央企业确定主业范畴,并逐渐对央企进行重组,至今,央企的数目从2003年国资成立之初的197家缩减到现在的169家。

但这些消失了的26家中央企业,大多是经营状况不佳且规模较小、行业偏冷门的,要算起来,此次重组华源,还是第一次“动真格”。

“由诚通这个准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来做这些事情,是一个非常对的选择,”国资专家刘纪鹏认为,“但显然,国资委还是停留在被动利用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功能的阶段。”

刘纪鹏认为,之前央企的重组,大多都是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,由国资委下发文件,将资产进行划拨,这被认为是“最原始也是最不讨好的做法”;而后,国资委尝试通过授权中央企业,以资产经营公司的形式,托管部分央企,走出了向市场化“进化”的第二步:二家试点单位国开投和诚通先后托管了中包、普天和寰宇等公司;而今,国资委正在迈出第三步:那就是国资委只作为出资人平台,通过央企之间的资本运作,采取市场化的方式,来进行央企重组。

“其实最好的模式是,国资委成立央企经营管理公司,通过这个蓄水池来蓄积资金,筹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,并通过这个平台来进行央企的重组。”刘纪鹏认为。

此前国资委已经和国开行签订了《支持中央企业改革和发展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》,双方约定的原则是,“由国资委组织协调,开发行融资推动,依托现有中央企业或新搭建的国有资产重组和资本运作平台,按市场化进行操作”。

据了解,早在今年8月底,国资委在香山召开的组建资产管理公司的研讨会上,就有专家提出,应该在国资委和中央企业之中,建立一个中间平台,进行央企的重组,以改变国资委现在直接扮演的“婆婆+老板”的角色,这个中间平台便是一直在酝酿中的国有资产管理经营公司。

“今后像诚通重组华源这样的模式,也未必不可能在其他央企身上出现。”国资委一位人士告诉记者,在明年,国资委将尝试更多的央企重组。

但截至发稿时,记者了解到,国开行尚未正式批准此次重组的50亿政策性贷款事项。

上一篇:长三角工业增幅与效益陷入双瓶颈 下一篇:前3季长三角经济整体滑落 外资流入呈减缓趋势

义乌管道疏通

挤塑板价格

钢边止水带

奥迪康笑语王助听器

管道探测仪

友情链接